评论丨理性客观看待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

肖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近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在岸和离岸价格双双跌至7月以来新低,跌幅一度逼近7.30的心理大关。12月3日上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公告,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996元。

但随着3日盘中人民币汇率刷新年度低点,人民币汇率走势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一些市场观察人士甚至将指数看空至7.35附近。

从原因来看,此次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影响因子中,美元走强导致非美货币“被动贬值”或是最直接因素。在这背后,是美联储“渐进式降息”的正式官宣。当地时间11月26日,美联储发布了最新的会议纪要,明确指出自今年年初以来,虽然就业增速放缓,但失业率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消费者价格指数远低于去年同期。与会官员认为通胀率正在可持续地向2%迈进,综合劳动力和经济增长前景,美联储有必要平衡过快放松货币政策的风险。

美元走强背后的另一个因素,或是利差所致。历史数据显示,中美利差和汇率之间存在着较高相关性。在离岸市场,中美利差走阔或是收窄也一直是外汇交易员们决策的重要依据。截至3日下午2点,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9963%和4.1900%,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下降,使得中美利差进一步走阔至-219个基点,离岸市场套汇交易再度活跃。

实际上,就影响一国汇率的短期因素而言,利差引发的套利交易往往占据着较大权重,这个古老的逻辑屡次被验证。诚如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最新的纪要所言,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年底,除澳大利亚和英国外,大多数发达外国经济体(AFE)对年底的政策利率预期均有所下降,与美国利率利差的扩大,可能导致贸易加权美元指数上涨,推动该指数达到今年的最高水平。

目前来看,截至年底“强美元”恐怕依旧将是市场交易主线。此外,排除美元利差的因素,市场对美元再度走强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明年的1月20日,特朗普将正式入主白宫,市场普遍判断这会再度推动美元对非美货币走强。

当前外汇市场的价格走势很可能就是在对“特朗普2.0”的预期进行交易。根据特朗普在大选期间提出的施政策略,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或将不可避免。11月25日,特朗普就曾在社交媒体公开发声,宣称一旦就职将会对从墨西哥、加拿大进口的所有产品征收25%关税。

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很可能会令美联储“去通胀”进程受挫。因为基于比较优势而发展壮大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确保美国消费者能够以相对较低和稳定波动的价格享受到全球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跨国企业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分工体系继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VC)的动机。

如果熟悉美联储决策体系可以知道,虽然其也高度关注就业和经济增长指标,但对决策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通胀水平,回望美联储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沃尔克时刻”和始于2022年3月的此轮加息进程,都能够佐证这一判断。

根据这一逻辑,不难理解为何在美联储降息进程中美元突然走强的原因。因为一旦特朗普关税政策付诸实施,那么美国境内的通胀水平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这将延缓美联储降息进程,甚至不排除暂停降息以及再度加息可能性。硬币的另一面是,在SNA统计口径下,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可能会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干扰,从而减弱这些国家货币支撑的基本面,在双向叠加之下,会推动美元走强。

需要强调的是,维持美元体系走强是特朗普乐于见到的。但用征收关税的手段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存在诸多争议,能否杀敌一千很难说,但自损八百却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一旦局势向此方向演绎,那么势必会损伤美国经济基本面,继而使得强美元失去支撑。相比之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优势和基础依然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人民币汇率大可不必悲观。

汇率兑换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