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优势企业混合季报解读:份额赎回近700万份,美元指数跌4.58%影响几何?
银华优势企业混合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已披露,以下将对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及信息进行深度解读,为投资者提供全面且具价值的分析。
主要财务指标:本期利润577万余元
本季度,银华优势企业混合基金主要财务指标如下: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2025年4月1日 - 2025年6月30日) 本期已实现收益 277,426.78元 本期利润 5,778,317.44元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 0.0140元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 541,736,408.78元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 1.3200元本期已实现收益为277,426.78元,本期利润达5,778,317.44元,显示基金在本季度实现了一定盈利。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541,736,408.78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1.3200元,反映出基金资产的总体规模及每份基金的价值。不过需注意,所列业绩指标未包含持有人交易基金的各项费用,实际收益水平或低于所列数字。
基金净值表现:近三月跑赢基准0.02%
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对比
阶段 净值增长率①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①-③ ②-④ 过去三个月 1.07% 0.74% 1.05% 0.77% 0.02% -0.03% 过去六个月 3.41% 0.79% 0.43% 0.72% 2.98% 0.07% 过去一年 6.99% 1.07% 9.87% 0.98% -2.88% 0.09% 过去三年 -16.62% 0.88% -6.38% 0.77% -10.24% 0.11% 过去五年 0.34% 1.00% 4.10% 0.83% -3.76% 0.17%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575.27% 1.18% 256.81% 1.09% 318.46% 0.09%过去三个月,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07%,略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05%,超出0.02%,显示出一定的相对优势。过去六个月,净值增长率3.41%,大幅领先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0.43%,差值达2.98% 。然而,过去一年,基金净值增长率6.99%,落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9.87%,差距为 -2.88% 。过去三年和五年,基金表现也均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需关注基金长期业绩表现能否改善。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基金净值增长率575.27%,大幅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56.81%,体现出基金长期的增值能力,但不同阶段表现的波动仍值得关注。
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
按基金合同规定,基金自合同生效起六个月内为建仓期,建仓期结束时各项投资比例已达合同规定。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对比,反映出基金长期运作中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差异,投资者可据此评估基金长期投资价值及管理人投资能力。不过,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仍需谨慎。
投资策略与运作:关注新旧动能转换
本报告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美经贸谈判落地,中国经济进入后关税政策影响观察期,国内支持经济发展政策陆续出台,如“一行一局一会”联合发布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下调0.1个百分点,新增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等。美国经济增长动能边际放缓,5月核心零售环比下降0.1%,5月CPI全面弱于预期。美元指数下跌4.58%,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强国内货币政策灵活度。
权益市场先抑后扬,上季度科技资产重估多体现在大型公司,本季度中小市值企业价值重估、稳定高股息板块及有色金属板块上涨。沪深300上涨1.25%,创业板指上涨2.34%,科创50下跌1.89%。本基金主要配置在消费和科技制造板块。
展望下季度,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关键期,旧动能维持低位,新经济动能蓬勃发展,如人工智能相关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处于高速发展中,传统产业也有升级机遇。但传统核心资产虽周期性触底,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效果在价格下行背景下仍未知。基金管理人使命是抓住消费增长和制造业升级中具长期成长性的优势公司,为基金保值增值。投资者应关注经济形势及市场变化对基金投资组合的影响。
基金业绩表现:本季份额净值增长1.07%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3200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0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05%。基金在本季度实现了一定的净值增长,且略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但优势并不显著。短期业绩表现受市场波动、投资组合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投资者不应仅依据本季度业绩判断基金优劣,需结合长期业绩及市场环境综合分析。
资产组合情况:权益投资占比64.71%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如下:
序号 项目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1 权益投资 361,766,946.98 64.71 其中:股票 361,766,946.98 64.71 2 基金投资 - - 3 固定收益投资 117,775,060.59 21.07 其中:债券 117,775,060.59 21.07 资产支持证券 - - 4 贵金属投资 - - 5 金融衍生品投资 - - 6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7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52,801,418.90 9.44 8 其他资产 26,718,145.53 4.78 9 合计 559,061,572.00 100.00权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64.71%,金额为361,766,946.98元,表明基金在股票投资上配置较高,对权益市场依赖度较大,权益市场波动将对基金净值产生重要影响。固定收益投资占比21.07%,金额为117,775,060.59元,主要为债券投资,起到一定稳定收益、降低风险作用。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9.44%,保证基金资产流动性。其他资产占4.78% 。投资者需关注资产配置比例变化对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的影响。
股票投资行业分布:制造业占比43.19%
境内股票投资组合行业分布
代码 行业类别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A 农、林、牧、渔业 49,848,030.97 9.20 B 采矿业 4,503,280.00 0.83 C 制造业 234,002,586.90 43.19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 E 建筑业 - - F 批发和零售业 15,420,094.00 2.85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 H 住宿和餐饮业 - -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3,164,185.75 4.28 J 金融业 11,057,468.00 2.04 K 房地产业 - -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480,480.00 3.04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499.36 0.00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735,172.00 0.32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 P 教育 - -基金在境内股票投资中,制造业占比最高,达43.19%,公允价值为234,002,586.90元,显示基金对制造业的重点布局。农、林、牧、渔业占9.2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4.28% 。不同行业受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程度不同,行业分布合理性及行业发展趋势对基金业绩至关重要,投资者应关注行业动态及基金在各行业投资调整。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港股通投资股票。
股票投资明细:温氏股份占比4.93%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股票投资明细如下: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数量(股)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 300498 温氏股份 1,564,219 26,716,860.52 4.93 2 002311 海大集团 384,500 22,527,855.00 4.16 3 300973 立高食品 446,991 21,799,751.07 4.02 4 688012 中微公司 109,316 19,928,306.80 3.68 5 002027 分众传媒 2,257,600 16,480,480.00 3.04 6 002714 牧原股份 386,100 16,220,061.00 2.99 7 000988 华工科技 344,300 16,185,543.00 2.99 8 001328 登康口腔 321,500 15,702,060.00 2.90 9 601933 永辉超市 3,146,500 15,417,850.00 2.85 10 003000 劲仔食品 1,143,584 15,129,616.32 2.79温氏股份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最高,为4.93%,反映出基金对该股票的重点投资。投资者需关注这些股票基本面变化、市场表现及对基金业绩的贡献,同时关注基金经理对股票投资组合的调整,以把握投资机会与风险。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份额近716万份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为416,150,305.44份,期间总申购份额1,427,289.34份,总赎回份额7,158,057.13份,期末基金份额总额410,419,537.65份。净赎回份额近716万份,显示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基金。份额变动可能受基金业绩、市场环境、投资者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份额赎回或对基金规模及投资运作产生一定压力,投资者应关注份额变动趋势及对基金的影响。
综合来看,银华优势企业混合基金在2025年第二季度有一定盈利,净值增长略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但不同阶段业绩表现存在波动。资产配置上权益投资占比较高,行业集中于制造业等。开放式基金份额出现净赎回情况。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市场动态及基金投资组合调整,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