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连续19年居世界第一 规模始终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转自:北京青年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等受邀出席介绍情况。

会上陆磊透露,截至7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债券4.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6%,排名第二位。

今年会否继续降息降准?

就货币政策相关问题,陆磊介绍,总量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总量增速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他透露,从数据上看,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都高于名义经济增速。社会融资成本也稳中有降,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同比分别下降22个和68个基点。贷款结构持续优化,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

现场有外媒提问:“今年接下来货币政策还有多大降息降准的空间和必要性?”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应询回应称,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其中,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

在利率方面,他介绍,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我国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以上

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经济内外部均衡的非常重要指标。李红燕介绍了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状况。

经常账户收支规模明显提升,同时平衡性也更加稳固。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的收支规模超过了7.3万亿美元,这个数据和2012年相比,增长了60%。同时,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也保持在2%左右的合理区间。

跨境双向投资更加活跃。直接投资方面,我国企业实力增强,资本输出能力不断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023年排在全球第4位。我国还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投资存量稳居全球第2位,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

国际收支逐步实现自主平衡的格局。国际收支从经常账户、资本项下“双顺差”的格局逐步转变为“一顺一逆”的自主平衡格局,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

就外汇情况,她还透露,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始终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汇市场总成交规模接近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

数字人民币交易额达7万亿元

会上有外媒问及数字人民币的普及推广。

陆磊就此介绍,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发行和运行体系,以此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以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他透露,经过6年多的研发、4年多的试点,现已初步形成了“中央银行+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架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截至今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

文/本报记者 李岩 统筹/徐锋

责任编辑:李盼(EN057)

汇率兑换查询